第二十七卷 换巢鸾凤 第百卅一章 翻羽难去,丹心作灰(6/19)
手,拱手出大权,自甘为腐败集团的一环,共同追求更平稳安定的腐败。
死若有知,陶元峥该要气得从坟墓里跳出来罢?每每想像陶五连肠子都要悔青了的模样,总能令老嘴角微扬,连幽冷寂静的谪居地竟都变得有些可
起来。
老与其毕生的政敌一样,都对贪腐的官僚
恶痛绝,却不得不承认,由乘羡派领导的腐败之“和”,是王朝自来未有的文明安稳,起码权力嬗递时已不怎么死
了。在任逐桑
主前,几位中书令的更迭都平和宁静,枱面上下未染血腥。
考虑眼下政治气氛的微妙变化,老决定任
一回,将迟凤钧的卷子放
第三甲──起码给个“同进士出身”罢,他心想。相较于跃然纸上的才华与热
,也不算太委屈了。
孰料初登大宝的小皇帝吃错了药,无端端发起瘟,竟将五甲试卷看了遍,在崇安殿上,当着文武百官之面点了迟凤钧,对他那篇《础汗风壮策》赞不绝
,信捻来,居然分毫无错,也不知反覆读了几回,能牢记如斯。
出身寒门的迟凤钧,当年远比此际更清瘦苍白,却不见一丝退缩,抑着兴奋雀跃,对皇帝的垂询应答如流,君臣二甚是相得,满朝文武不禁变了脸色,满背汗浃。
一瞬间,老意识到自己铸下大错。
独孤容的儿子毫无乃父之风,是个不折不扣的包,竟把老子拖命留下的江山栋梁,视为眼中钉
中刺,未及亲政,已动了烹犬折弓的心思。迟凤钧的文章好坏他未必真看得出,怕是一字一句都说到了心坎儿里,恨不得文武百官都作如是想,为他独孤皇室一表忠忱,拔了天下四镇,宇内归一,成就伯父、父皇都没能完成的伟业。
他早该在小皇帝传抄《东海太平记》时发现的。
独孤容驾崩未久,连“顺庆”正朔都未更换,大学士们议定了新帝的年号“承宣”以及独孤容的太宗庙号,科考、税役等亦按遗旨如期举行,除皇室须守孝三月,谁也不许放下手边工作,以免误了国家大政。
小皇帝即位后不得大赦,因他已死的皇帝老子不许;为防谗佞,这道禁令白纸黑字写进了遗诏,连同限制登位大典的花用,以及新帝须何时立后、立何为后等事宜,录了满满几大卷;说是遗书,都快追上一部法典了,也难怪小皇帝心里不舒坦。
孝期一过,独孤英便迫不及待,大张旗鼓传抄他老子前半生号政敌的史作,仿佛预告一般,起用谪居既久的老
主考,很难不认为是报复心使然,藉此一吐怨气。那是权柄止于皇城御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